<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日本垃圾处理的地域自治经验
        宋宁而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8月3日第338期
        2012-08-03


            【核心提示】日本垃圾分类可谓细致入微,实践起来难免繁琐,不过如此细分自有其道理,实际上体现了日本各地垃圾分类的“地域自治”特色,这是日本各地政府引入多元化处理方式、循环利用方式所产生的结果。

         

          日本的干净是出名的。无论漫步闹市街头,还是徜徉于村落小径,映入眼帘的总是整洁的道路,素朴的房屋,精致的街边花园,一尘不染的公用设施。自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环境危机之后,日本国民就在生活环保方面逐步生产出全民性自觉,这种自觉最生动的写照,便是居民在垃圾分类上的自觉。

          日本垃圾分类可谓细致入微,实践起来难免繁琐,不过如此细分自有其道理,实际上体现了日本各地垃圾分类的“地域自治”特色,这是日本各地政府引入多元化处理方式、循环利用方式所产生的结果。

          垃圾收集作为一项政府职能,通常由当地政府统一实施,但在日本,除了城镇政府会统一收集处理垃圾外,还允许社区居民自行组成团体,实施垃圾回收。为了鼓励此种行为,政府还根据社会团体的垃圾回收量给予奖励,此种制度被称为“社区资源回收”。以横滨市为例,当地社区业主所组成的自治会、町内会、儿童会等各种市民团体在市政府相关部门登记后,即可进行垃圾产业活动。他们与废品回收业者进行联系,与其签订协议后,通知社区居民,按照团体拟定的时间、地点、回收垃圾的品类,对旧纸、旧布、金属瓶罐等物品进行分类处置,然后由废品回收业者来回收。市政府规定,市民团体与废品回收业者可根据自己的活动业绩进行奖金申请,每处理1公斤可回收垃圾,可从市政府获得3日元奖励,奖金可用于市民团体的一切活动。

          这样做的原因显而易见,政府不仅可在垃圾处理上获得社会力量协助,从而节约人力、物力支出,还能借此促进社区居民间的交流,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垃圾处理机会,并推动废品回收等环境产业的发展,形成典型的多方共赢格局。正因如此,政府总是不遗余力地鼓励市民自行发展垃圾回收事业。这样做的效果同样显而易见,各种民间智慧往往能与政府的鼓励巧妙结合。比如,一些饮食行业的店家发现,用于油炸食品的废弃食用油作为垃圾处理起来很麻烦,又十分浪费,经研究发现,这些食用油经精炼加工后,可当做汽车燃料来使用,于是店家联合起来,组织回收居民食用油。京都市政府随即决定,将贩卖京都市指定垃圾袋的收入用于资助这些市民团体。名古屋市政府则采购精制油来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目前该市有3辆城市垃圾车和2辆公交汽车成为这种精制油的专用车。这样的收集工作颇见成效,2010年的食用废油收集量从2009年的2299升增长到5335升。

          2009年,日本政府对当地市民团体成功组织的多项废品回收事业进行了资助。北海道浜中町雾多布地区的一个环保组织对废弃自行车进行回收,将弃用自行车进行修理后,再租给旅行者,既促进了废弃自行车再利用,减少了大型垃圾量,又促进了北海道当地的旅游事业,为旅行者提供了廉价的便利。东京都町田市的“Zero Waste协会”组织了本市家庭垃圾的堆肥化处理。他们成功动员了本市许多楼房住户参与到厨房“湿”垃圾分类活动中,还利用休耕时期的农田进行了“湿”垃圾堆肥实验并付诸生产实践,不仅减轻了市政府每天处理大量厨房垃圾的压力,还为农村提供了理想的有机肥料,使得“Zero Waste”不再停留于口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冲绳那霸的循环运动市民会,这个由当地居民组成的团体对该地区超市和食品工厂产生的大量残存食物垃圾进行调查、回收,并实施了饲料化实验,又组织出售了由该类垃圾饲料喂大的猪,成功整合了农户、商家、政府部门的活动。

          爱知县名古屋市的“笠寺Recycle”是一项由名古屋女子大学服装系学生与当地服装业者团体之间合作完成的废弃服装的回收再利用项目。这里的服装业者借助大学教室,开设服装课程,教当地居民如何用回收的废弃布料、衣料进行翻新,制成造型新颖的提包、帽子,并在当地商业街举办展示会,进行出售。在整个回收制作过程中,大学不仅提供教室场地,还将其编入大学课程体系,大学生和市民一起选修这门课程,参与衣料、布料回收、设计、翻新工作。合作不仅实现了对废弃衣布的回收再利用,还为大学与当地市民社会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为当地市民的服饰设计注入了全新理念。

          垃圾分类及与此相连的回收利用固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如能充分发挥当地居民的力量,则可为垃圾减量、回收利用以及减少环境污染提供更多来自社会的支持,循环型社会也才能真正实现。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365bet-亚洲版官网_best365官网体育投注_365bet体育在线直播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