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领域的一部专着。写作结构以“人为的事实”为基本线索,从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身体、性、语言、信仰、时空、交换等出发建立章节。其内容鲜活、真实、可读性强。作者基于人类建构的“文化事实”,提出了科学精神的文化问题,在系统地梳理科学共同体内部的“科学家行为”及“科学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理解、建构并表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之间关系的意义系统的“科学的文化范式”理论。本书覆盖面宽、工具性强,尤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点上,不同于单纯的翻译或理论介绍,是一部适合大学生、研究生教学用的教材。
作者简介:
目
第一章人类学与文化
第一节
二学科划分
三理论上的公共性
第二节
第三节
一方法特征
二方法论
三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学”的身体——文化事实(一)
一生物学背景
二人种学背景
三身体的性学背景
第二节 文化的身体——文化事实(二)
一身体的秩序
二身体的社会化
三信仰与身体
第三节 举止及秩序——文化事实(三)
一作为象征的身体
二姿态的社会性
三审美的身体
四科学话语中的身体
五生命权力
第三章
第一节
一符号
二能指与所指
三客位与主位
第二节
一表层结构
二分析方法
第三节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二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三书写文化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一亲属称谓
二亲属制度
三社会关系及联盟的雏形
第四节
一家庭经济
二家庭福利
三信仰决定人的社会属性
第五章物——物质文化
第一节
一自然物
二造物
三文化遗产
第二节
一生产关系中的造物
二社会关系中的造物
第三节
一“物”背后折射的思想
二文化变迁
第六章空间——地方在场
第一节
一组织空间
二信仰的空间
三意义的空间
四虚拟空间
第二节
一社会过程与交融
二公共性:公共平台的建构
第三节
一超越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
二超越物质主义的分析视角
第七章时间——历史过程
第一节
一时间的种类
二时间的意义
三客位与主位
第二节
一努尔人的时间
二黑龙潭人的时间
第三节
一结构性时间
二象征性时间
三历时性时间
四时间背后的政治立场
五关于时间的焦点问题
第八章差异——建构的阶位
第一节
一差异的文化现象
二品味欲望嗜好
第二节
一传统结构
二现代社会的结构
三社会再生产
第三节
一资本形式的空间结构
二象征意义的竞争——身体习性的卓越化
第九章交换——生产与消耗
第一节
一交换的属性
二交换的规则
三交换的形式
第二节
一劳动交换
二生产财富与道德的问题
三礼物的动机
四交换:个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换机制
第三节
一礼物交换研究给我们的礼物
二交汇:劳动交换与消费交换
第十章信仰——理念与归宿
第一节
一自然崇拜
二鬼魂崇拜
三祖先崇拜
第二节
一仪礼与仪式
二过渡仪礼
三国家仪礼
第三节
一真善美
二宗教人类学
三信仰理论
第十一章
第一节
一田野工作:程序
二田野工作:参与观察阶段
三田野笔记
第二节
一方法论
二研究范式的外延
第三节
一主流民族志
二跨界民族志
三虚拟民族志
第十二章人类学诸理论与方法论
第一节
一社会进化论
二线性的历史观
三方法论
第二节
一无产阶级的信仰
二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
三方法论
第三节
一复杂社会
二文化整体论
三方法论
四比较
第四节
一文化与人格学派的田野研究
二人格
三方法论
第五节
一两种结构主义
二方法论
第六节
一象征与社会性隐喻
二意义系统
三方法论:隐喻与符号的诠释学
第七节
一关于东方的韦伯悖论
二儒家文化圈内外
第八节
一围绕理性的讨论
二反思人类学与文化表述
三方法论
第十三章
第一节
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二科学与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一文化科学
二跨学科的理解机制
三范式转换的可能性
四文化范式下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一对科学的期待
二可对话的文化范式
教学要求
一课程内容概要
二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词条索引